凝心聚力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走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之路——在福建工程学院二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的报告
更新日期: 2016-01-19    访问次数: 149

凝心聚力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走新型应用技术型大学之路

——在福建工程学院二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上的报告

校长  蒋新华

(2016年1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一、2015年学校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校党委领导下,全校师生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目标,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和突破。

1.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办学定位更加清晰

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尊重应用型办学传统和特色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共同智慧,也符合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一年来,学校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支持工学教育以及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全面总结本科办学的办学经验和特色,准确把握学校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福建工程学院章程》,按照新机制、新方式组建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进一步推进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师资结构日趋优化

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2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新聘请2名院士为特聘教授,新聘请1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苍霞杰出学者。引进博士50人,其中境外博士20名(台籍博士17名),博士学位教师总数达250人。积极开展人才项目申报推荐工作,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5人。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进程。120人参加各类访学、进修、培训,其中赴海外114人。11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赴海外研修资格。资助48名骨干教师赴德国代根多夫科技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进行进修学习,派出两批共计25名教师赴英国华威大学进行语言项目培训,选派47名本科专业负责人赴台进行短期培训。18位教师考取了省内外高校博士研究生,6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毕业。

扎实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28人通过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其中教授3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20人、高级实验师3人。21人通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其中讲师15人、实验师3人、助理研究员3人。

3.努力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坚持以评促建,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试点。继续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完成第二批32个本科专业校内评估工作,建筑学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本科教育评估。强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拥有了教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家级平台。

3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组织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交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4个专业获批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试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专业2016年首批接受认证试点。构建7大系列158门公选课网络课程资源。组织完成“十一五”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项目校级层面27项结项验收,完成14项2012年立项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项目结项验收。组织编写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大纲3430门。优化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校教学质量学生评议委员会,优化学生评教指标,形成闭环质量反馈体系。组织校教学督导组开展日常工作,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教风学风得到进一步改善。

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比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国际级奖项15项,比2014年多9项;国家级奖项195项,多85项。其中,在201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奖项10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继2006年以来又一次荣获全国一等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得平面类全国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首次获得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5份毕业设计作品获得2015亚洲设计学年奖。在文体方面,获得了首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男篮总决赛亚军;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捧得 “校长杯”并获得二、三等奖各一项。

招生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2015年共录取各类型全日制本科生6759人,其中20个专业列入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理工类、文史类录取平均分分别为549分和562分,分别超出本科一批录取控制线24分和13分。生源充足,除北京、上海、重庆外,外省其他省份第一志愿生源率均为100%。就业创业工作方面,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83%,签约率达到88.15%,继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4.扎实推进平台建设,科研水平再上台阶

持续加强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整合设计类学科,新组建设计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福建省数控装备技术重大研发平台”获得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项目立项,总资助经费500万元。“福建省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室内环境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获省科技厅认定建设,“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获省住建厅批准建设,“地下工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列入省教育厅“福建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两个省重点实验室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考核评估。

科研项目方面,“福建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列入2015年度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经费445万元。获得3项省产业技术联合创新项目立项,项目总资助经费900万元。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得立项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产学合作重大项目3项,省委宣传部省科技重点项目4项,软科学项目2项,其它省社科规划、市科技计划、省教育厅项目等88项。

科研成果奖励方面,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2015年省科技进步奖5项(含1项参报)。申报发明专利128项,新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2015年度共申报各级各类项目500多项,总到校经费2800多万元。邀请国(境)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专题报告会146场次。

5.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社会服务不断增强

积极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校友企业服务,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孵化和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泉州市政府合作设立“福建工程学院泉州工程技术研究院”。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的沟通与交流,积极申报“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与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空间异型的高品质铝合金压铸成型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继续承担与省住建厅联合开展的乡镇长和村建站站长培训及县级建设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任务,首次承办2015年发展中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电工维修技术援外培训班,成功举办首期福建省理工类师资闽台联合培训班。

6.对外交流纵深推进,办学格局更加开放

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2016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接待10多批来自台湾高校及企业研发部门的访问团组,安排了3次赴台团组调研交流活动,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共有580人赴台湾学习。组织了两批共46位专业带头人赴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培训。持续推进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BSK)合作培养工程硕士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出国资助项目以及马来亚大学留学资助项目。完成留学生入学教育,组织汉语培训和学籍落位对接管理工作。共招收9名来华留学生,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6名本科生,1名语言进修生,分别来自乌干达、尼日利亚、蒙古、柬埔寨等国家。积极引进国外文教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聘用外籍教师2人。通过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赴美教授汉语教师1人。

7.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积极拓展筹资渠道,2015年总收入5.97亿元,比2014年增加0.647亿元。其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1400万、重点学科建设省财政拨款2100万元、提升办学水平专项经费595万元等,捐赠资金116万元。年度新增已入账设备及家俱类固定资产5553(台)件,价值4495.51万元。至2015年12月底,全校固定资产达10.8亿元。大力压减行政消耗性开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全校公共照明设备节能改造竣工,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旗山校区三期工程南区项目可研及节能评估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学生公寓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南区教学实验楼、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图书馆周边及南北校区绿化和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校区道路、楼宇命名工作,校园环境明显改观。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实现教务、学工、科研、校园卡等11个信息管理系统之间主要数据的对接、整合,初步打通了业务系统之间的共享壁垒。校园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顺利完成,实现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进行校园资讯、校园服务等信息的发布、查询。完成140余套多媒体教室投影设备的建设和教学视频集中控制中心的建设。

8.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校风学风显著改善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十四、十五次全会精神与扎实推进全年各项工作相结合,筑牢广大师生共同思想基础。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成新一轮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及聘任工作,按“立、改、废、留”四类全面清理了校内规章制度。抓好审计及财经纪律检查整改方案的落实,制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10多项内控制度,制订实施《福建工程学院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审计联动机制,提高审计整改成效及结果运用。抓好“两个责任”落实及相关环节的监督,党政主要领导与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健全完善落实主体责任约谈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安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是学校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以“三个文明”常态化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文明课堂,拒绝手机”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推进文明宿舍创建常态化,积极推动易班网建设,推进学校微博、校园微信等新媒体建设,进一步发挥班导师的作用,巩固全员育人成效,整体学习风气和文明行为养成有较大提高。加强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育,建好校内外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意中心,共吸纳约30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评全国“2015年三下乡活动优秀单位”,1支队伍获评全国“2015年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1人获评全国“2015年三下乡活动优秀个人”。

“十二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总体取得了喜人成绩,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顾这五年,学校的办学模式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聚集内涵转变,对比“十二五“规划目标,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6086人,超出规划目标的18000人,专任教师1286人,超出规划目标的1100人,高级职称比例39.19%,超出规划目标35%,教授比例9.33%,接近规划目标的10%,博士人数超过250人,高层次人才占比明显提高;办学层次实现从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向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转变,工学硕士点15个,本科专业50个,都达到了规划目标,研究生在校人数突破百人;办学路径实现从重在内部建设向扩大视野、多方位汇聚拓展资源的开放办学转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7亿元,超出规划目标的2亿,馆藏纸质图书229万册,超出规划目标的180万册;办学实力实现从立足地方争项目、建平台向跻身国家层面争取高水平科技、人才、教学教改项目和平台转变,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项目22项,超出规划目标的20项,省部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项目221项,超出规划目标的180项,省部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科技专项80项,超出规划目标的5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达到规划目标,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2项,超出规划目标的12项。办学影响实现从一般新建本科高校向省重点建设高校转变,教职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教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3.6万元,比2010年的人均6.81万翻了一番。

总之,“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已全面高质量完成。这些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努力和离退休同志的关心理解,得益于海内外校友的鼎力相助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这些都是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福建工程学院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推进学校转型提升的进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更为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比如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学术团队要加大力度,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创造高层次科研成果,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方面还需要大力突破,机关部门和教辅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加以提高和改进。

二、“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国家和省里的宏观形势来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创新驱动,把动力转换作为根本出路,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切实把我省对台、生态、民营经济等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福建“五区叠加”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区域战略和产业需求,在开放中促进办学资源汇聚、抢占发展先机,积极适应并融入区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服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建设能力。

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趋势来看,全面深化改革和加速转型提升是新使命。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强调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具体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为地方本科高校探索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指明了方向。积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是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宝贵机遇。

“十三五”期间,学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凝炼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创新的视野,更加清晰的定位,强化对应用技术大学内涵的认识,

认真梳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反馈意见对学校在目标共识、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导向,持续巩固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大力推动学科发展与产业需求、课程建设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技术转型的“联系融合”,真正把机遇转化为办学上层次上水平的动能,努力推动学校实现从新建向新型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变。

三、2016年学校主要工作任务

早日建成大学,是全体福工人的共同梦想,更是在座各位的光荣使命。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年。根据学校的发展现状和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0年的办学目标,学校党政基本确定了“十三五”的发展任务,即着眼增强服务新福建能力,积极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趋势,构建激发内生动力的新机制,实现从新建本科院校向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应用技术大学转变,为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提供制度保障。根据这一总体任务,我们确定了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学术与科研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与保障能力、二级学院试点等五大方面的综合改革任务,希望能够通过体制机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撬动旧的体制机制,同时也作为“十三五”谋篇开局的基础和抓手。新的一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着眼于解决当前阻碍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难题,持续推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大力加强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校从新建向新型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进一步凝聚办学共识

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总结梳理“十二五”办学经验和不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站位,加强学习,深刻掌握和领会中央和省里关于经济发展形势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精神,精心谋划学校“十三五”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蹄疾步稳地推动综合改革,把全体师生员工的认识统一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上来,筑牢全校上下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的共同思想基础。

2.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加大引进境内外相关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力度,发挥现有高端人才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实施好人才招聘计划,加强海外人才特别是台湾地区优秀人才的引进,做好“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强省级优秀人才项目的推荐工作,重点做好“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闽江学者”、“福建省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的组织申报和推荐工作。继续积极实施“苍霞学者”计划,选拔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学术精英人才,逐步形成优秀学者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师资建设专项经费,落实学科后备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实施范围更广泛的培训交流计划,积极推荐中青年骨干教师外出访学培训。实施好《青年教师专业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加强“双师型”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3.注重产教融合深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审核评估整改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增强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健全校企合作培养机制,落实好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好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计划,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落实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实验室平台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特别是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提高利用率。加强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指导,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好校企产学研实践基地。做好新办专业建设工作,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发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申报设立新专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交通运输、通信行业应用型人才等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鼓励学生参加精品学科竞赛项目,加强学科竞赛指导队伍建设,围绕“竞赛促教学”开展学科竞赛成果推广,提升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层次和水平。

4.提高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充分依托福建“五区叠加”建设发展优势,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态势,组织全校力量进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技术重点领域前期研究。发挥学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探索支持科技服务业的新途径,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高起点建设交通运输、土木、材料、机械、管理等5个一级省重点学科。加大重点学科、交叉学科倾斜支持力度,培育、强化学科优势和特色。培育发展翻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授予点。加快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推进双导师队伍建设,保障培养质量。

5.加强科研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协同创新

完善科研与学术组织管理体制,调动教师整体的科研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培育新的科研方向和增长点,争取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省级重大项目立项有新突破。充分利用各类平台遴选优秀项目成果,做好成果、专利、科技奖励的鉴定与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争取获奖数量上有新突破。积极发挥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带动作用,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力争在专著出版和SCI等高层次学术论文发表、新产品开发、专利开发与转化上有新突破,努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6.明确服务区域导向,进一步推进开放办学

明确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需求,深化与地市区的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与省住建厅合作,承接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参与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继续做好住建厅委托的人才培训工作,积极推动“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发挥作用。加强对接交流,积极落实已签约的合作事项。发挥“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福建省文化产业研究和策划中心”等平台的作用。重点打造“泉州工程技术研究院”,探索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结合省级“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带动科研团队、研究中心入驻园区,筹建省级“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搭建师生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

7.深化“三个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行为养成

持续巩固深化“三个文明”建设工作成效,将“文明课堂,拒绝手机”主题教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层次,深入推进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切实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重视校园网络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举办易班文化推广及宣传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水平。继续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重点抓好校“青马工程”第八期培训班的各项活动和省级第八期大学生骨干培养。深化创新创业创优工作,以增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重点组织开展好第九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省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创青春”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等创新创业活动。坚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原则,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千方百计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确保2016届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大力帮扶就业困难生,做好奖助贷工作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重点学生数据库,逐步完善院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建设,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升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8.开展校庆纪念活动,进一步构建和谐氛围

全面总结办学成就和经验,进一步弘扬“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和办学传统,着力办好“服务支持校友创业创新,激励凝聚校友爱校荣校”纪念办学120周年系列活动,凝聚广大师生投身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的热情和信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校史教育等,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传承弘扬装备文化、建筑文化特色,进一步推进林纾文化研究,深入推动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释。办好文化艺术节、校庆暨迎新生文艺晚会等品牌活动,组织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活跃学生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创业、文艺等方面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学校特色的活动与作品。

9.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期工程南区项目和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前期报建工作,完成苍霞湖景观工程验收、图书馆周边绿化及南北校区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南区学生公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南区实验楼项目、南区体育场所改造与新建项目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走访地方政府,商议北区公共绿地周边交地和围墙围合等相关事宜,力争取得新突破。实施好2016年修缮计划,重启并完成好地下供水和消防管网的损漏进行排查和修复工作,加强工程质量与生产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校园物业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优化物业管理工作,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养护监管,提升校园景观设计水平。加强食堂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分阶段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完成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二期建设工作。

10.围绕中心抓好党建,进一步保障安定稳定

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加强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道德品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不断强化干部责任纪律意识。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校史教育,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继续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宣传,巩固“文明学校”建设成果,维护校园安定稳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谈话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约谈制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工会、共青团及统一战线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离退休工作,让老同志分享到学校发展的成果。           

11.服务师生成长成才,进一步办好实事好事

新的一年,还要为师生办好实事好事,努力把广大师生的期待变成实际行动。一是高度关注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教职工收入随学校事业发展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建好财务办事大厅,强化机关服务基层,畅通联系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构建快捷便利的校园网络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平台。四是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提升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品质。五是完成视频厨房建设,让师生能够适时直接观看餐饮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为师生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用餐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将是“改革年”,学校的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的使命重大而光荣。要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需要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大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奋力前行,为早日建成“国内一流、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OFFICE OF FJUT 福建理工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府南路69号 福建理工大学办公室 350118 | 网站管理